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购物车
    0

    芷江县洞下场乡古尧侗寨

    信息发布者:朱军红
    2019-06-16 14:05:58   原创

    芷江县洞下场乡古尧侗寨在贵州省和湖南省交界处的地方,在湖南芷江县和贵州省的天柱县交界处。古尧侗寨全为粟姓侗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大将粟裕的家族。也是红二方面军长征途径之地。

    古尧村尧坪侗寨

    芷江古尧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林业主产杉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楼、风雨桥、风雨亭是芷江侗族的主要标志。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芷江龙津风雨桥,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桥上建有多脚宝塔,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桥梁结构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洞眼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芷江古尧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还以建筑艺术见长。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侗寨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芷江古尧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

    古尧村侗寨对歌图

    芷江古尧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芷江古尧侗族多居于干栏楼房,一般一幢三间两层楼,左右连偏厦,也有三层楼的,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禽畜。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二、三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走廊里边正间为堂屋,设神龛,左右侧为火塘,上面有烘烤禾谷的吊炕,这是取暖、煮饭的地方。卧室设于两侧偏厦或第三层楼上,顶楼存积粮食、糯禾多挂在上面,有的在寨边建立禾晾,便于防火。

    每当夜幕降临,鼓楼灯火辉煌,每逢佳节,村民欢聚鼓楼坪,欢庆起舞,男女唱歌,热闹非凡。芷江古尧侗族大歌,就常在这里传唱。侗寨青年男女,更把鼓楼作为传播爱情种子的乐园,在这里行歌坐月,轻歌曼舞,互相倾诉爱慕之情。鼓楼是侗寨的心脏,是芷江古尧侗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外形像个多面体的宝塔。一般高20多米,11层至顶,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撑。楼心宽阔平整,约10平方米见方,中间用石头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栏杆,设有长条木凳,供歇息使用。楼的尖顶处,筑有宝葫芦或千年鹤,象征寨子吉祥平安。楼檐角突出翘起,给人以玲珑雅致,如飞似跃之感。鼓楼是芷江古尧侗族村寨标志性的建筑,凡是侗寨,必有鼓楼。据芷江古尧侗族老人的介绍,鼓楼被喻为侗寨的遮荫树,如果寨子里没有了遮荫树,寨子就没有凝聚力,就不会发达兴旺。

    古尧村侗族姑娘

    在侗乡能和鼓楼媲美的,是侗寨的风雨桥,俗称花桥。凡芷江古尧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桥梁全都建筑在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大部分为木桥,还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宽四五米。青石作墩,杉木铺桥面,上面是瓦顶长廊。长廊两旁设栏杆长凳,形如游廊,可供行人躲避风雨,观赏休憩。

    1986922日建立了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贯彻和实施,实现了芷江侗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这些自治地方先后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完成了民主改革。1954年,芷江侗族自治县采用民主协商改革的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接着,这些自治地方又分别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使芷江侗族地区发生了变化。这些地方纷纷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农、林、牧、副、渔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芷江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芷江古尧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芷江古尧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等流传最广。音乐曲调既多又美。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大歌声音洪亮,气势磅礴,节奏自由。琵琶歌,因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伴奏而得名,曲调欢快流畅,为芷江古尧侗族所特有。民间的故事传说,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表现手法富于浪漫性,体现了芷江古尧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追求光明、战胜邪恶的善良愿望。

    古尧村侗族小伙子下棋

    芷江古尧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芦笙舞是由舞者吹奏芦笙边吹边舞的集体舞蹈。乐器除上述者外还有侗笛、唢呐等。一领众和、多声合唱的芷江古尧侗族大歌宏亮磅礴而自由。以琵琶或加格以琴伴奏、曲调欢快流畅的琵琶歌亦为芷江古尧侗族所特有。始于19世纪初的侗戏由原有的叙事说唱发展起来,台步简单,动作纯朴,曲调唱腔多样,着侗装,不画脸谱,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手工艺品有挑花、刺绣、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刺绣是芷江古尧侗族妇女擅长的工艺,她们有服饰上刺绣各种图案花纹、人物、禽兽、花卉、草虫,形象生动,色彩绚丽而调和。银饰有颈圈、项链、手镯、耳环、戒指、银簪、银花。纺织品有侗锦、侗帕、侗布。先用靛染,后涂蛋白的蛋布,颜色鲜亮,为芷江古尧侗族固有衣料。

    芷江古尧侗族刺绣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富有民族特色的图案、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彩、高雅凝重的品质和鲜明的民族风格,成为中国有名的绣品之一。

    古尧村青山冲堰塘青年男女对对歌

    芷江古尧侗族大歌, 是中国芷江古尧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区,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侗语称嘎老就是歌,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芷江古尧侗族大歌需要3人以上的歌班(队)才能演唱,参加演唱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几乎每个侗寨都有歌队,有的侗寨多达10来个歌队。对歌、赛歌一般在侗年节吃新节春节等节日。更为有趣的是村与村,寨与寨举行对歌比赛活动。那时,男女青年们不断地用目光相互偷看对方,彼此含情脉脉,他们常常通过唱大歌的这种形式初识相恋,直至结下良缘。

    古尧村下棋比赛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他们把看成是与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芷江古尧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芷江古尧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于是他们世代都爱歌、学歌、唱歌,以歌为乐,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歌与侗家人的社会生活戚戚相关,不可分割,芷江古尧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便成了他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芷江古尧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芷江古尧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古尧村村民编织竹渔具

    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首侗家的歌谣很清楚地指明了芷江古尧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芷江古尧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从古至今,他们叙事、传史、抒情等都是通过口传心授。也正因为如此,芷江古尧侗族文化尽管经受过历史的风风雨雨、人间沧桑,它仍以一枝独秀保存下来,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

    湖南省的芷江县是全国侗族聚居最多的县之一,有侗族人口30万。芷江古尧侗族不仅民风淳朴,而且也极富创造性,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 鼓楼、大歌和花桥。其中的大歌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耳朵和心灵去捕捉与欣赏的芷江古尧侗族特有的民间音乐。

    古尧村打闹年锣

    芷江古尧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就是歌,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必须由三人以上来进行演唱。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

    古尧村敲锣打鼓

    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众低独高、复调式多声部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大歌的演唱场合是比较讲究的,除平时训练外,大歌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时才能在芷江古尧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里演唱,所以芷江古尧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

    芷江古尧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在芷江古尧侗族地区,歌师是被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因而很受侗人的尊重。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作为侗歌中最精华的组成部分,它的演唱内容、表现形式,无不与侗人的习俗、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芷江古尧侗族历史的真实记录,是芷江古尧侗族文化的直接表现。

    古尧侗寨寨门拦亲

    芷江古尧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也是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中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了解侗族的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古尧村侗寨接亲

    新中国成立之前,因芷江古尧侗族无文字,长期以来只能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流传,世代相承,鲜为人知。

     古尧侗寨迎亲

    其实芷江古尧侗族大歌的形成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这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像是被隐藏在山林、海洋里的一蔟蔟鲜艳的奇葩和一串串美丽的珍珠,日夜散发出迷人的清香,闪耀着熠熠的光芒。

    芷江侗族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芷江古尧侗族大歌,20世纪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打破了芷江古尧侗族大歌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状态,引起强烈的反响,当时唱片社还为芷江古尧侗族大歌录制了唱片。互联网的出现,那是芷江古尧侗族大歌走出大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迈出的重要一步。

    若不唱歌青春好像流水过/人过三十好似绿叶变枯黄/人生一世多短暂/春秋已度心有余/而力不足/岁月如梭你我各奔前程/此时相聚应永记心中”—这是芷江古尧侗族大歌中一只曲子的歌词大意,充分说明了芷江古尧侗族对于歌曲的热爱。愿这悠扬、神秘,宛如天籁般悦耳的大歌永世长存,也愿这梦幻般的旋律让世人同醉。

    芷江古尧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芷江古尧侗族人民用双手开发了这片秀丽的山区;用汗水浇灌了这片富饶的宝地;用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芷江古尧侗族大歌就是在这块沃土里逐渐形成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群芷江古尧侗族的姑娘和后生,在山上劳动,休息时,大家坐在大树下说说笑笑。说也巧,他们的笑声逗乐了山上的百鸟百虫,顿时山上山下百鸟齐鸣,百虫齐唱,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先有后,有起有落,动听极了。姑娘后生们被这优美的声音所吸引,大家侧耳静听,都陶醉在那鸟鸣虫唱之中。于是他们模仿着各种虫鸟的声音学唱,有的学高音,有的学低音,越学越有劲,越唱越动听。就这样年复一年,芷江古尧侗族的嘎仑朗杨梅虫歌)、嘎吉哟(蝉歌)、嘎国朵(国鸟之歌)、嘎夜(青蛙歌)等多声歌……“嘎老诞生了。

    古尧侗寨少男少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芷江古尧侗族人民多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嘎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逐渐丰富,形成芷江古尧侗族民间歌曲的一大种类,也是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类,引起了外界音乐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芷江古尧侗族是热情好客的民族,特别注重村寨之间集体交往,古尧和古龙是两个村寨或两个族群集体作客和集体迎客的社交活动。届时,客寨几乎倾寨出动,歌队、耶队、芦笙队、侗戏班是主力,主寨亦倾寨出动迎客待客。主客双方开展许多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如迎、送客人兴拦路对歌、在鼓楼坪进行芦笙比赛耶堂对歌,在戏楼演出侗戏,其活动的高潮是男女歌队在鼓楼里对唱大歌。鼓楼对歌,往往连唱几天几夜。对歌开始,双方先唱噢嗬顶,这是一种节奏稍快的礼节歌,主方唱欢迎歌,客方唱赞美歌,互相谦让一番。接着主客双方对唱情歌,从相会歌相恋歌相恨歌约逃砍,依次进行。曲调以干赛为主,主方唱二套(3首),客方还一套,就这样一唱一答地唱下去。唱者越唱越有劲,听者越听越高兴。双方交锋,难解难分,直到老人出面劝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鼓楼。

    古尧村早晨远方的大山

    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芷江芷江古尧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环簪、银钗或戴盘龙舞凤的银冠,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芷江芷江古尧侗族女子穿长衫短裙,其长衫为大领对襟式,领襟、袖口有精美刺绣,对襟不系扣,中间敞开,露出绣花围兜,下着青布百褶裙和绣花裹腿、花鞋,头上挽大髻,插饰鲜花、木梳、银钗等。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男子服饰为青布包头、立领对襟衣、系腰带,外罩无纽扣短坎肩,下着长裤,裹绑腿,穿草鞋或赤脚,衣襟等处有绣饰。

    古尧村宴请来自远方的客人

    芷江古尧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其造型古老、绣工精制,图案严谨,色彩富丽,充分展示出芷江古尧侗族女子的聪慧和高超技艺。

    芷江古尧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古尧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男子装束,近城镇者与汉族无异,唯边远山区略有差别,穿右衽无领短衣,着管裤,围大头帕。有的头留顶发。妇女装束各地互有差别,有着管裤、衣镶托肩、钉银珠大扣、结辫盘头者;有衣长齐膝、襟边袖口裤脚有滚边或花边、挽盘发者;有着大襟衣、大裤管、柬腰带、包头帕、挽头髻者;有着对襟衣、衬胸布、围褶裙、系围腰、着脚套或裹绑腿、髻插银椎者;有宽袖大襟、衣滚绣有龙凤花卉、长裙过膝,梳盘发者;也有着汉装者。一般都喜欢戴银饰。

    芷江古尧侗族日食四餐,两饭两茶。饭以米饭为主体。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古尧侗族一般习惯于清晨做好一天的饭菜,带上山去食用。其中香禾稻做成的抟饭尤为甘美,有一家蒸饭,全寨飘香之说。芷江古尧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茶叶、米花、炒花生、酥黄豆、糯米饭、肉、猪下水、盐、葱花、茶油等混合制成的稠浓汤羹,既能解渴,又可充饥。与饭、茶配套的,还有蔬菜、鱼鲜、肉品、瓜果、野味、菌耳和饮料,食源广博而异杂。

    古尧村好客的姑娘们

    蔬菜大多制成酸莱。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作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鱼鲜包括鲤鱼、鲫鱼、草鱼、鳝鱼、泥鳅、小虾、螃蟹、螺蛳、蚌之类,可制成火烤稻花鲤、草鱼羹、鲜炒鲫鱼、吮棱螺、酸小虾、酸螃蟹等风味名肴。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肉品主要是猪、牛、鸡、鸭肉,吃法与汉族差别不大。瓜果有刺梅、猕猴桃、乌柿、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栗、大王泡,以及松村嫩皮、桑树嫩皮、香草根等。

    其中,栎木的果实可做成豆腐,香树的皮可洁白牙齿,油茶树上长的茶泡是天然的酸甜汁。野味包括鼠、蛇、蝌蚪、四脚蛇、幼蝉、幼蝗、土蜂蛹、石蛙、穿山甲、囡囡鱼、麋鹿、梅花鹿、麂子,以及吃松果长大的松香鸡和松香猪,芷江古尧侗族均能巧加利用。

    菌耳方面有松菌和鲜美的鸡丝冻菌,还有可制粑粑与粉丝的藤根、葛根,水田生长的细微苔丝,随处可见的竹笋。饮料主要是家酿的米酒和苦酒,以及茶叶、果汁。

    据粗略估计,芷江古尧侗族的常见食料不少于五百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草中爬的,只要能吃,无不取食。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

    侗家能用生姜制成各种酱菜。可加工成腌姜、鼓姜、糖姜、条姜、五味姜、油姜、姜酒等销往各地。

    芷江芷江古尧侗族姑娘擅长用柚子皮、冬瓜皮等雕成鱼鸟花草各种形状,用白糖渍成蜜饯,待客时,小的泡菜用,大的盛盘中饷客。

    在侗家人的心目中:糯米饭最香,甜米酒最醇,腌酸菜最可口,叶子烟最提神,酒歌最好听,宴席上最欢腾。

    芷江古尧侗族人宴客要打桐粑,其工艺复杂而细致,品种繁多。例如:加苏子汁的叫红侗粑,加杨桐叶的叫黑侗粑,带馅的叫豆沙侗粑、枣泥侗粑等。宴客时泡茶要加柚子皮、冬瓜皮雕成的蜜饯花卉;席上要备畅销全国的五味姜,清香适口的油茶,清甜软糯的黑珍珠饭,水牛调制的酸龙肉,以及闻名遐迩的醅草鱼,为的是宾主一起欢聚共乐。

    芷江古尧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最有特色的要数客人进寨时特殊的迎宾仪式--“拦路酒了。侗家人在进入寨子的在门楼边设置路障,挡住客人,饮酒对歌,你唱我答,其歌词诙谐逗趣,令人捧腹,唱好了喝好了,再撤除障碍物,恭迎客人进门。入座后又是换酒交杯,邻居或自动前来陪客,或将客人请到自己家中,或凑份子在鼓楼中共同宴请,不分彼此。酒席上还有鸡头献客油茶待客酸菜苦酒待客吃合拢饭喝转转酒等规矩。

    芷江古尧侗族的饮食禁忌主要是:不可坐在门坎上吃饭,忌讳看别人吃东西;正月初一不生火;祭祀期间不许外人入寨;丧期孝子忌荤吃素,但鱼虾不限等。

    芷江古尧侗族崇拜龙,天边出现彩虹,称做龙喝水,谁家也不能去挑水,也不能用手指虹。还崇拜鱼,认同族或认亲时,先问对方是否知道三鱼共头(其先民的图腾符号),若答得出,便认为是同族人。每逢婚丧嫁娶等大事,请客送礼都离不开鱼。

    芷江普遍喜食辣椒和酸味。自行加工的醅鱼醅肉,贮藏十数年不坏。用油茶待客,是芷江古尧侗族人民的一种好客习惯。芷江古尧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村头寨尾多蓄有古树,溪流上横跨风雨桥,寨中鱼塘四布。按族姓聚居,鼓楼耸立其间。住干栏房,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置杂物。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如:酸黄瓜、酸萝卜、酸刀豆、酸蕨菜等。芷江古尧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芷江古尧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群众到另一村作客,并以吹芦笙或唱歌、唱戏为乐的社交活动。农闲斗牛,是集体娱乐之一。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有外寨客人途经本寨,则阻之于寨边,以歌对答,谓之塞寨门行歌坐月又称行歌坐夜,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谈情说爱的通称。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山坡上对唱情歌。晚上姑娘们结伴在屋里作针线活,客寨男青年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互相倾诉爱情,深情时男女互相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三江县富禄等地芷江古尧侗族群众常于夏历33日或22日汇集于广坪上,用一特制火包冲一铁环腾空而起,降落时,让大家抢夺,获得者受重奖,叫做抢花炮

    芷江古尧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芷江古尧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芷江古尧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然而,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芷江古尧侗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全面冲击。芷江古尧侗族大歌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土壤正前所未有的被发掘。

    自然生态需要保护,人文生态也需要保护。像芷江古尧侗族大歌这样的珍稀物质文化物种,应当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得到科学有效地抢救和保护。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永远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协调发展、不断进步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